微信的成功讓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產品負責人張小龍,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做產品的理念都開始影響中國大量互聯網從業者。同時,張小龍的一些觀點也容易被媒體放大并且偏離其原本的含義。
事實上,張小龍并不認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產品經理研究,他甚至坦言,成功的產品經理是很難復制的。微信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產品。
最新一期《騰訊月刊》刊發了以《產品之上的世界觀》為題的張小龍專訪,張小龍談到了自己對互聯網產品的理解,以及自己眼中的互聯網世界。以下是騰訊科技總結的張小龍做產品的方法論和部分精彩觀點:
1.做好產品首先需要的是理性的能力,人文關懷應該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因為張小龍在一次演講中重點提到了產品的人文關懷,于是很多人都將此奉為做產品的準則。雖然微信中有很多地方體現了人文關懷,人文關懷一定不是主體,不是基礎。一個產品可以從很多層面去看,人文只是一個層面,而且人文的東西并不一定體現在人們能看到的地方。
2.中國互聯網產品進入歐美市場難度非常大,但是歸結為文化因素有點推卸責任有點籠統。
——從現象上說,強勢文化往弱勢文化滲透比較容易。但是從市場角度看,美國互聯網領先中國是因為他先發展起來,比中國早好幾年,代表了中國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做產品不是從文化出發,而是從需求出發的,進入歐美市場就要分析他們的需求。如果一款中國互聯網產品在其他地方不能成功,并不是不了解那里的文化,而是不了解那里用戶的需求。
3.最終產品能不能被市場接受,是這個產品所營造的氛圍決定的。
——微信、Kakao Talk 和 Line 屬于一個類型的產品,但是每個產品的理念是不同的,也都有不同的方向。微信的朋友圈和 Facebook 有點接近,但也有自己的差異性,如果差異性越來越突出,就會形成一種氛圍。如果只是參考別人產品的功能,用戶體驗往往是不到位的,用戶需求定位也會出現偏差。
4.溝通的本質不會有根本的答案,溝通工具的進化可能取決于技術的發展。
——從工具層面來說,現在的溝通看似被滿足了。但是人會越來越懶,這種懶會導致我們希望溝通可能更簡單,甚至溝通的時候連嘴巴都不用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微信能做到 Google Glass 上,那么溝通就會更加高效和輕松,因為只要說話而不用動手按了。
5.要把復雜的功能做成一個簡單的產品,讓用戶用起來覺得很簡單。
——任何產品如果有機會都會想做大,之所以有小眾產品是因他的市場就是小眾的,而不是故意做小的。微信是通訊工具,這個時候大而全就是美的。微信要做到大而美,如果做不成平臺化就會死掉。微信在增加更多的功能,但是并不臃腫,界面也沒有大變化。比如微信公眾帳號,如果用戶不掃描二維碼,這對他是幾乎就是不存在的功能。
6.IT不是由極客推動的,現實產品是商業公司在推動的。
——極客喜歡鉆到技術里面,并且不按常規來行動。但這不是現實,現實是產品是商業公司在推動的。從我寫 Foxmail 開始,這么多年以來,產品研發的一些邏輯并沒有很大的改變。如果說有改變的話,就是說現在比過去的分工更加嚴密了一些。
7.優秀的產品經理是很難復制的。
——現在的方法論和成功學并不一定那么有用,很難說做了A就一定能夠得到B,更多時候是做了A之后有得到B的幾率。有的產品有換膚功能,但你不能說這個產品的成功或者失敗就是因為有或者沒有這個功能,這種方法論是錯誤的。做產品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被重用的方法。
8.保持小團隊,減少流程。
——團隊越大越容易形成流程,一旦有流程就容易把人束縛住。而小團隊可以減少流程,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產品更新會很快,可能現在都不知道兩個月后產品的樣子,因為這兩個月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
9.團隊的內在驅動應該是來自精神層面的東西,內在動力來自對現實的不滿。
——有目標和愿景很重要。做一款偉大的產品讓自己快樂,要改變世界,那么這種驅動會比責任或者要求更好。不滿和反抗是最有生命力。不滿意才表示你很有活力,當你每天在遵守常規、按部就班的時候,你就已經失去了活力了。
10.商業社會是動態的,現在壟斷的公司并不可以一直壟斷下去。
——現在的世界比過去更加多樣,一個小創意就可以做成工具讓人們下載。其實微信也是眾多應用中的一個而已。從用戶角度來說,現在使用一些主流產品可能是沒有更好的來取代它。但是現在做的很大的東西未來總會被其他產品所取代,這種動態是很好的。自然界來對比的話,這是一個很健康的、自然的過程。
【轉載自騰訊科技】